为什么创业公司不能搞996
文 | Sean Ye 图 | 源自网络
第 216 篇原创文字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全文 2700 字,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
看过一个数字,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2年。
对于小老板来说,每一天都是生存游戏。
所以,不少私营企业小老板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,这是好事。
有老板就表态:如今不少大公司,某为、某里、某字节如今996搞得这么狠,我们怎么办?
「比你厉害的公司,还比你鸡血」
言下之意是:大公司违法搞996,我们小公司也必须跟进,否则岂不是被越甩越远?
在我看来,这是极大的谬论,尤其是对那些一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。
过往,我在《老板:不接受996加班制?现在员工吃不了苦啊》谈过996的本质,在《养生996的崛起:马云给他最痛恨的「兔子」站台?》谈过996给大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。
今天换个思路,从创业公司的角度出发,说说「为什么创业公司搞996得不偿失」。
创业小老板都是很容易焦虑的人群,心理活动大约是这样的:
别人违法,我不违法就吃亏啦,就被时代抛弃了……
可是,君不见搞996的字节、阿里还有期权、食堂、健身房呢。
也没看诸位小老板们着急上火跟进啊。
想要节约成本,多赚钱的心态,谁都有。
但也需要看是不是有实操性和性价比。
实操性:你不配996
说白了,作为小企业主,你没有资格违法。
BAT有法务,有人力资源专家,劳动合同签得细,劳动手册规定严格,加班都是要申请的。专家两句话一聊,抢月饼的员工就被劝退了。
劳动仲裁?
这种体量的公司根本不在乎。
我曾经陪着朋友去谈解约,公司准备赖掉他的期权,而且丝毫不做任何退让。
现场谈判让人生气,于是我扮黑脸,当着HR的面对朋友说:
那就仲裁吧,这种官司我也不是没见过,起码能再争取到4个月的赔偿。
HR的回复轻描淡写:
就补偿1个月,现在签字,钱就给你。不签字,就仲裁……你可以查一下我们有多少劳资纠纷的案件在打官司,不差你这一个。
生气归生气,我们随后找了律师查了一下,这家大公司同时在打的仲裁官司大概有20多起,法务团队和HR团队就是干这事的,人配置了足够的资源。
咱小老百姓耗不起。
好了,回头我来友好的提问一下小老板们:
1. 你们养了多少法务?合作的律所有没有擅长劳动法的律师?劳动争议仲裁打过多少?
2.你们养了多少劳动关系的HR专家?能不能像阿里那样简单聊一聊,员工就签字?
3.你们的劳动合同的版本是网上抄的,还是自己的专家根据自身业务特色草拟的?
4.你们的劳动手册工作制度是不是经过公示,是不是有员工签字认可?
如果你们连个劳动手册都不见得能整清楚,劳动法都研究不透,还想搞996?你就不怕员工组团来搞你吗?
也就是普通员工没精力没时间和公司耗着,如果有人点拨,员工抱团举报,劳动监察部门去你们公司调查一下,你这个礼拜就不要做业务了,应对检查吧。
你的团队就一个hr,本来是干招聘的。临时被拎过来救急打官司,那招聘的本职工作还做吗?人才招不上,耽搁业务收入,你又有多少损失呢?
这不算完,以咱小老板那浑身破绽的公司管理水平,大概率仲裁完就得乖乖掏钱,否则,你以后连高铁都没法坐了。
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,就你那点资源,搞不起996。
你见过拿个指甲刀,去做剪径贼人的吗?
怕是「此山是我开」还没说完,就被按在地上毒打了。
别误会,在我看来,996的大公司,和李诞眼中的王建国,就是撒贝宁眼中的张绍刚,王一博眼中的李汶翰,李国庆前妻眼中的李国庆,就是垃圾。
但是对于小公司来说,你还没有资格做垃圾。
你不该996
我们再聊一聊业务模式。
2020年这个时间点,如果我去创业做一个新闻分发/短视频/问答的平台如何?或者去做一个电商平台?或者做一个支付工具有没有希望?
有正常思路的创业者都应该知道:没戏
新闻分发有头条,短视频有快手抖音,问答有知乎,电商平台有阿里京东,支付工具有支付宝。
在这些巨头擅长的领域,和巨头硬刚,只有死路一条。
创业者,小公司苦苦寻找的成功业务模式是差异化竞争:
有什么业务,巨头不做?
有什么优势,人无我有?
这才是你的机会。
业务上能懂的道理,为什么员工管理上就不懂了?
大公司996之外,有食堂、有高薪、有期权、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成长机制,你有什么?
你再搞996,你怎么和大公司那里争抢人才?
咱动脑子想想,创业公司存活靠的是核心人才,还是996?
在中国,很多创业公司活不过两年,是有道理的,因为鸡血这货有效期很难超过两年。
分享一下我早期的一些见解:《为什么创业公司招不到靠谱员工》,看看美帝小公司是怎么活出精彩,活出特色的:
1
Mattermark
公司从2012年存活至今,人数没超过50人。
但他们吸引人才的方式是:
新爸爸,新妈妈都可享受12周的带薪育儿假。
须知,在美国是没有产假这个硬性法规的,但绝大多数大公司都提供产假。
但像Mattermark这样给新爸爸新妈妈都提供12周带薪育儿假的公司屈指可数。
2
Buffer
2010年成立,活过10年,覆盖15个国家85个员工。
这家公司一直是人力资源从业者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:
工资透明化,所以员工薪资结构都是公开的;
办公室全推掉,全员在家办公,定期海外团建
3
AnyPerk
2012年成立,几十人的团队。
人提供一周四天的午餐,交通补贴和无限的带薪休假时间。
这家公司的文化是「公司像家一样」:
员工像家庭成员一样互相信任,所以敢给无限带薪年假。
国内很多小公司搞的也是「公司像家一样」,员工都把公司当成家一样加班奉献。
在吸引人才的时候,同样需要差异化竞争。
比钱,比期权,比办公环境,咱都比不过巨头。
好容易在 996 的问题上,你有机会胜过大公司了。
抓住机会,在招聘人才时告诉他们,你们不搞996,周末在家休息。如果因为项目着急,可能会有加班,但大多数时候,能够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。
把「不搞996」放进你的招聘启事,你收到的优秀简历都会更多一些。
◆ ◆ ◆ ◆ ◆
总结一下,我和小老板们说的一点心里话:
搞996的法律风险你承受不了,别给自己整残了;
和大公司比搞996,你也干不过大公司。不如反其道而行之,找出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咱不玩命压榨员工,员工也会体会到。
时不时,如果有着急的项目真的要加班,员工也可以帮老板救急。
有老板说:「我们客户搞996,我们不搞996不行。」
呵呵,我过往服务过的公司一样是那些巨头的供应商,我们怎么没搞996呢?
是的,时不时需要在周末接一些客户的电话,做一些客户服务工作,但是员工可以在家做,可以在孩子培训班的门口做,可以在星巴克做。
这和周六逼着员工待在公司耗一天,是两个概念。
创业不易,小本生意,靠的是和气生财。
和员工和和气气相处,别通过996把员工逼到对立面去,离职后没准还能成为客户或者合作伙伴。
这不香吗?
更多内容
瞎说职场(HRInsight):是Sean分享人力资源行业12年从业经验感悟的地方,主要内容涉及:职业规划,个人职场提升以及求职面试建议。
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,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。工作之余,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/南都周刊/领英专栏作家,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。